摩挲大地
网站首页
名家散文
美文
散文怎么写
诗词欣赏
散文新闻
签名
优秀散文集
散文精选
网站地图
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
笛声何处
寻觅中华
吾家小史
出走十五年
中国文脉
中国之旅
摩挲大地
何谓文化
我等不到了
摩挲大地
十万进士(7)
当我在舒芜、吴小如先生的文章中读到这则史料时,像其他读者一样不能不哑然失笑。我想,科举考试在当时确实已成为一个破轮子,它无论如何不能再向前滚动了。为了不让这个破轮使整个大车倾翻,在鼎沸呼声中,科举终于被...
十万进士(6)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这位考官想一想,即便他大体猜测到这位考生有可能是杜撰典故,也不能保证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绝对没有两槐夹井一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因而只能闭一只眼睛算他用典有据。这是考生对考官的一次成...
十万进士(5)
反作弊是从宋代开始的。在唐代,一切都比较宽松随意,在科举考试的同时托人推荐和自我推荐是常有的事,例如,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做过这样的事,如果没人推荐,他们很可能被数量不小的其他考生所埋没。...
十万进士(4)
未曾及第,连家也不敢回;一旦及第,就成了明明暗暗的王泠然,气焰蔽天。由此倒逆回去,可以推知中华大地上无数谦谦君子、温文儒者,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么祥和。他们有世界上最惊人的气量和耐心...
十万进士(3)
这中间所造成的无数家庭悲剧,可想而知。《唐摭言》载,有一个叫公乘亿的人一直滞留在京城参加一次次科举考试,离家十多年没有回去过。有一次他在京城生了场大病,家乡人传言说他已病死,他的妻子就长途来奔丧,正好与...
十万进士(2)
大概是在汉代吧,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即由地方官员随时发现和考查所需人才,然后向政府推荐。考查和推荐就是对做官资格的论定。但是不难想象,各个地方官员的见识眼光大不一样,被推荐者的品位层次也大不一样,如果没有...
十万进士(1)
两年后我到上海读中学,一天晚上约了几个同学去看电影,半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就躲进了一家杂货店。店老板询问了几句,不相信我们这么小就成了中学生,我们只得拿出学生证给他看。他一一看罢,叹一声:你们全是秀...
一个庭院(5)
突然想起了一条新闻,法国有个匪徒闯进了一家幼儿园,以要引爆炸药为威胁向政府勒索钱财。全世界都在为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而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保育员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没有预告的游戏。她甚至把那个匪徒...
一个庭院(4)
这个与我同姓的人,居然如此祸害一个大文化人,实在是余门之耻。 又过一年,伪学进一步升格为逆党。朱熹的学生和追随者都记入伪学逆党籍,不断有人被拘捕。这时朱熹已经回到了福建,他虽然没有被杀,但著作被禁,罪名深...
一个庭院(3)
(《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 这种由激烈的学术争论所引发的深厚情谊,实在令人神往。可惜,这种事情到了近代和现代的中国,几乎看不到了。 除了与张?会讲外,朱熹还单独在岳麓书院讲学。当时朱熹的名声已经...
一个庭院(2)
说远一点,早在三千三百多年前,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公办学校。到了孔子,成功地创办了私学。从此,教学传统成了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命脉。到了唐代,就出现了教学等级很高的书院。宋代书院之风大盛,除了很早就开办...
一个庭院(1)
停课废学,不仅使中华文化立即面临着中断的危险,而且向社会释放出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大批完全失控的人群他们快速转化成了破坏性暴力,很多悲剧便由此而生。 其实,那批青年学生本身承受的悲剧更大。他们虽然号称造反...
宁古塔(6)
我希望上面这些叙述不至于构成这样一种误解,以为流放这件事从微观来说造成了许多痛苦,而从宏观来说却并不太坏。 不。从宏观来说,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部分流放者从伤痕累累的苦痛中挣扎出来,手忙脚乱...
宁古塔(5)
不知读者诸君读了这两首词作何感想,反正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 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 纳兰...
宁古塔(4)
且看历来流离失所的灾民,有几个问清过台风形成的原因和山洪暴发的理由?算啦,低头干活吧,能这样就不错啦。 灾难,对于常人而言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文人而言就不一样了。在灾难降临之初,他们会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
宁古塔(3)
能说清自己案情的是流放者中那一部分真正的反清斗士。还有一部分属于宫廷内部钩心斗角的失败者,他们大体也说得清自己流放的原因。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不小心沾上了文字狱、科场案,一夜之间成了犯人,与一大群受...
宁古塔(2)
现在可以说说流放了。 与杀相比,流放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死了倒也罢了,可怕的是人还活着,种种残忍都要用心灵去一点点消受,这就比死都繁难了。 就以当时流放东北的江南人和中原人来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流放的株连规...
宁古塔(1)
这里的天蓝得特别深,因此把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曲曲弯弯,透着点儿苍凉和...
山庄里的背影(7)
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是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 我赞成陈寅...
山庄里的背影(6)
康熙向传教士学西方自然科学,关系不错,而乾隆却把天主教给禁了。 乾隆在避暑山庄训斥外国帝王的朗声言辞,在历史老人听来,不太顺耳了。这座园林已掺杂进某种凶兆。 我在山庄松云峡乾隆诗碑的西侧,读到了他儿子嘉庆写...
山庄里的背影(5)
这事说起来已经有点近乎笑话。岳飞抗金到那时已隔着整整一个元朝、整整一个明朝,清朝也已过了八九十年,算到岳钟琪身上都是多少代的事啦,居然还想着让他凭着一个岳字拍案而起,中国书生的昏愚和天真就在这里。 岳钟琪...
山庄里的背影(4)
开始,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都坚持抗清复明,甚至在赳赳武夫们纷纷掉头转向之后,一群柔弱的文人还宁死不屈。文人中也有一些著名的变节者,但他们往往也承受着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 我想这便是文化的力量。一切军事...
山庄里的背影(3)
康熙身强力壮,骑术高明,围猎时智勇双全,弓箭上的功夫更让王公大臣由衷惊服,因而他本人的猎获就很多。 晚上,营地上篝火处处,肉香飘荡,人笑马嘶,而康熙还必须回到帐篷里批阅每天疾驰送来的奏章文书。 康熙一生打过...
山庄里的背影(2)
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到多少年后会有我们这些陌生人闯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他们写给后辈继承人看的。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辨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
山庄里的背影(1)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
天涯的眼神(5)
他到了上海即与浙江余姚的女子倪桂珍结婚,他们的三个女儿将对中国的一代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宋氏三姊妹谁也没有忘记自己是海南人。但是,她们一辈子浪迹四海,谁也没能回去。有一天,宋庆龄女士遇见一位原先并不认...
天涯的眼神(4)
她抖抖索索,言语不通,唯一能通的也就是那温和的一笑。当地的黎族姊妹回以一笑,没多说什么就把她安顿了下来。 这位青年女子原是个童养媳,为逃离婆家的凌辱躲进了一条船,没想到这条船走得那么远,更没想到她所到达的...
天涯的眼神(3)
在被贬海南岛的大人物中,比五公更有名的还是那位苏东坡。苏东坡流放到海南岛时已六十多岁,原先他总以为贬谪到远离京城、远离故乡的广东惠州也就完了,辛辛苦苦在那里造了一栋房,把儿孙一一接过来聚居;谁知刚喘一口...
天涯的眼神(2)
《二十五史》第二册,《三国志》第一六八页) 孙权没有听他的,意气昂昂地派兵向海南进军了。结果是,如此遥远的路途,走了一年多,士兵死亡百分之八九十。孙权后悔了,又与全琮谈及此事,称赞全琮的先见之明。全琮说,...
天涯的眼神(1)
一对亲亲热热的夫妻,约了一位朋友到山间去野营狩猎,一路上丈夫哼着曲子在开车,妻子和朋友坐在后座。但突然,丈夫嘴上的曲子戛然而止,因为他在后视镜中瞥见妻子的手和朋友的手悄悄地握在一起。 丈夫眩晕了,怒火中烧...
首 页
下一页
1
/ 2页